其他
古箏,東方的共鳴。
文字 |「誰最中國」
尽管日本筝前后演变为乐筝、筑筝、俗筝等等,但它在形制上却尽量保留了原初的模样。在专业音乐院校的日本筝教学中,也只允许使用原初的十三弦筝和十七弦筝,曲目教学上亦是禁止其他多弦筝作品的。他们的传承也许更多在还原原初的感动,所以才像细密的长线,断断续续的缠绕,才使得余音不绝。光晕还在制作的考究上。其中以“雨点筝”最为高级,它使用日本带雨点花纹的桐木,用象牙金箔点缀、镶嵌,华丽却不失谦卑。光晕最后在演奏的静穆里。看一个日本女子弹筝,和服穿得整整齐齐,席地而坐,神情专注,好似时间都静止了,带着隋唐古筝的雅正清韵,又带着日本式的抽丝剥茧,飞出蝴蝶,绮丽而飘忽不定。
听伽倻琴,像是听邻家妹妹唱歌,一串串笑语组成旋律,幽默而不失庄重,有戏剧感也不失古朴。熟悉的《桔梗谣》《阿里郎》弹起来、唱起来,斑斓的朝鲜服转开一个个灿烂的圆圈儿。你知道的,所有的烦恼都付之东流了……
演奏者手下弹出如水的筝音,脚下踏着一个木鱼似的小玩意,踩出“嘚、嘚”的清脆响。加之演奏者带着偌大的斗笠,身着素色温婉的奥黛(奥黛:越南传统服饰),一下子就掉入东南亚的“领地”——时而是热带闷热的气候,气压低低的,一场暴风雨的咆哮。时而是湄公河旁的温柔,将郁热平息。古筝在越南,是化作了一个渔家少女,无忧无虑唱着水边的歌谣,坚定而温柔着。
一曲《高山流水》、《渔舟唱晚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足可以穿越千年,在山水之间徜徉,是古典有韵致的清平之乐;一曲《赤壁》、《林冲夜奔》、《临安遗恨》又足以带我们感受那些惊涛拍浪,悲愤的铿锵有力。一曲《茉莉芬芳》、《打虎上山》可以带我们回到那些纯真的年代,亲切自然;一曲《女儿情》、《葬花吟》又把歌曲本身的现代性抹掉,带我们回到女儿国的满园春色,也回到林妹妹的“花谢花飞花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?”中国筝从来都是包容的,它打破了雅俗的常规,也打破了文化的界限、古今的屏障。
忘不了多年前见过的两个古筝学习者,一个六十七岁,一个八岁。她们都害怕自己太笨学不会古筝,可当她们一着手,熟悉的旋律在指尖划过,那满溢出来的喜悦是教人沉醉的。古筝的简单带她们走进了古筝,古筝带她们向民乐走近了。古筝,渐入山水,又深入人情;穿越古今,又穿越国界。文化是什么?文化不会只是一个人的所感所得,文化是有某种感染力的,会促发一群人的情感共振,又能让每个人在心底找到归处。古筝亦复如是,又在某个不知名时分,抚慰了当时的月亮。tips(写在最后):古筝(Chinesezither)又名汉筝、秦筝、瑶筝、鸾筝,是汉族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,属于弹拨乐器。它是中国独特的、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。它的音色优美,音域宽广、演奏技巧丰富,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,筝的指法颇多,右手有勾、托、劈、挑、抹、剔、打、摇、撮等,左手有按、滑、揉、颤等。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,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《庆丰年》,解放了左手,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,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,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,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。
文字丨谁最中国
,
选择留言身份